诚信指数 122
一站通留言 客户留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收藏此网站 发送消息
首页
企业介绍
资质荣誉
产品中心
企业新闻
招聘信息
企业名片
客户留言
search 搜索网站中其它产品:
上海天瑞钢品建材有限公司
一比多
上海酒柜
佳能数码摄像机维修
轮毂修复设备
上海奔驰4S店
上海密集架
您现在的位置:上海奉臣档案设备有限公司-上海密集架厂家 > 企业新闻
 
企业新闻
上海密集架-文人心目中的理想书房 让爱书自由呼吸-上
发布日期:2012-11-13

上海密集架厂家/远洋(上海)保险设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藏书量3000本足矣

  据《新闻晨报》报道,尽管身为一个卖书人和写书人,但小宝并不认为理想书房内书越多越好,“藏书量控制在3000本就够了。把书控制在3000本以下,你容易记得住,也方便整理。如果是上万本书,要整理一遍,没几天的功夫肯定不行”。小宝现在比较热衷于往外扔书,“有很多书看过了,觉得不会再看,就尽量往外扔。而且现在购书方便,即使不小心扔错了,还是很方便再买回来”。步入网络时代,小宝觉得大量工具书可以从书架上撤下来,给书架腾出新地方,“网上查资料特别方便,辞典类的书已经不再需要”。

  对于心目中的理想书房,小宝不求豪华,20多平米足矣,方便就行,“书可以放得稀松一些,不要太紧密”。在季风当老板的小宝,曾经受朋友之邀,为一些企业家的书房配过书。“我从他们的阅读趣味出发,为他们配书。”小宝发现,早几年,一些企业家到季风买书,都是挑最贵的书买,有的一套书就是一两万元。

  小宝还去过许多名流的书房,“有些人藏书很多很好,书房内还放着很多古董,但这些我都不羡慕。我的理想书房中,只要都是我喜欢的书就好。我喜欢看和想要看的书都有了,就很满足。当然,在书房里,能允许我以用各种姿态阅读,譬如,能坐着读,也能躺着读,所以书房中有一张大的沙发,或躺椅什么的。现在大量阅读都是通过电脑,所以书房里还要有电脑和各种电子产品”。

  毛尖(作家、华师大教师)

  整个家就是一个大书房

  据《新闻晨报》报道,毛尖在大学教书,老公是出版人,家里最多的就是书了。用她的话来说,“整个家就是一个大书房。我们都是对书太贪的人,看到好书就要买进来,生怕它消失在茫茫人海中”。至于家里究竟有多少书?毛尖也说不准,大约在1万册以上吧,“我家书房的概念是泛化的,基本上能堆的地方都堆了,还有很多打着包没有拆开呢。刚结婚那阵,人家跟我们说,你们怎么像私奔一样,现在还是,永远都处在私奔阶段。我的烦恼是,家里很乱,为书所困”。

  “以前我们曾立过规矩,书不能进卧室,因为书也是要呼吸的,可后来书还是进了卧室。孩子房间也这样,哪里都是书。”毛尖说,自己理想的书房,当然是希望生活区域和书房能够隔开来,“成家前,觉得家里有书挺好的,可是成了家有了孩子,我希望孩子能养成一个收东西的好习惯,可是,这一切孩子都是看在眼里的,他也养成了乱扔的习惯”。

  “整个家就像一个大书房。”这让毛尖颇为伤神,“这句话,从修辞上听上去挺美的,但生活在里面的人很烦恼。我家连餐桌上也全是书,每天吃饭前,把书挪开一点就吃了。曾经有媒体报道过我家的书房,标题竟然是‘看上去很乱’,书太多了,我没法整理,时间长了也自暴自弃。我家是个坏典型,要找书的时候找不到,比如我要找一本《铁道游击队》去上课,可就是找不到,书与我捉迷藏,但过一段时间,会发现家里有三本《铁道游击队》。我只能呼吁房价再低一点,能买个更大一点的房子,就可以有更大的书房”。

  毛尖表示,自己对理想书房别的没追求,就是希望书房能大一点,书能真正分门别类地放,“像学校的资料室那样,比如把中国的作家按人头陈列,英国和美国文学分开来,文学和电影书分开来。再多一间客厅,能把书放得整整齐齐,每次看别人家干净整齐就很羡慕。我还一直很羡慕陈子善老师,他家里书也很多,但他管理有序,总能立即找到那本书,比如莫言老师到沪,一起吃饭时,他总能找出莫言的书来让他签名。在现在的条件下,我没法去羡慕别人拥有一间豪华书房,因为追求不到,所以我只能羡慕良好的管理能力”。

  沈宏非(美食作家)

  希望断了“书房”这个念想

  据《新闻晨报》报道,美食作家沈宏非,家里却并没有一间可以被称为“书房”的空间,这让想和他聊聊理想书房的记者有点尴尬。就像他的专栏文字一样犀利,没有书房的沈宏非,自嘲来谈论理想书房简直就是痴人说梦,“不怕你笑话,大家在古装电视剧里看的皇帝的书房,就是我心目中理想书房的样子”。

  上海出生的沈宏非,显然对于居住和书房的矛盾体会深刻,“我家里其实并没有一间可以被称为‘书房’的房间,是因为和书的数量相比,人的住房面积实在太小;第二是由于所有的空间里都堆着书,所以也分不清哪一间才算是正儿八经的书房了。在那些书里,也会有若干我自己写的书,留着送朋友”。在沈宏非的世界里,“书房”或许已经不是一个重要的概念,他说自己早就不收藏书了,而终其原因是因为房子太小,尤其是与上海的房价相比,他觉得,用几万块一平米的空间来收藏几十块一本的书,是是一件很不划算的事。

  沈宏非说,包括他家里的人貌似都不怎么爱看书,这并不完全是有没有追求的问题,某种程度上,还是与家里没有书房有关。不过,作为文化名人,没有书房的他却会受人之邀,为那些家里房子超大的朋友规划他们超过一百平米的书房和书橱,“我的建议是,如果主人是六零后,那么他的藏书不可以是清一色的新书,而应该从六十年代开始,跨越七十年代、八十年代,一直到现在。这样才能让他的客人们相信,这位书房的主人是真的爱读书,爱藏书,而且一生都没有间断过。值得自豪的是,这样的建议每一次都大受赞赏,他们继而会委以我采购的重任。每一次大功告成之时,望着这些被各个年代的图书塞得满满的书柜,有那么一刻,连我都被深深地感动了”。

  没有书房的沈宏非还有一个念想,那就是电子书赶紧快步发展,“是把书店里99%以上的纸质书都做成电子书,这样,我就可以彻底断了‘书房’这个的念想了”。

  江晓原(交通大学科学史系教授)

  必须和书“同住”

  据《新闻晨报》报道,江晓原的书房算得上沪上的名书房。除了央视来拍过十多回之外,沪上的电视台更是常客,甚至还被香港知名文化人欧阳应霁收录进了他那本被誉为“家居设计宝典”的《回家真好》,足见它的独特之处。

  这间书房之所以那么有名,源于江晓原凭借自己的理解,对传统书房进行的“改造”,而这番动作中最奇异的就是书架——他把档案馆中的铁制滑轨密集架搬到了家中,尺寸形状都是他按照书房的格局单独加工,从而解决了传统书架存书不多的尴尬。

  江晓原大概是中国个把档案馆密集架搬进书房的人,其后便引起不少人效仿。“我的家里大概有4万册的藏书,5千张碟片,为了解决书摆不下的问题,我才想到这个主意。”对于人均居住面积平平的上海人来说,书房更是个有点的所在,而江晓原的创意,无疑是上海人“螺蛳壳里做道场”精神的延伸。

  江晓原又是一个必须要和书“同住”的人。“有的朋友书多了的话,就另外找个地方摆书,我是不会这么做的。”在他家中,书不仅只放在书房里,还几乎存在于家中的每个角落,整个宅子就像一个小型阅览室。马上要搬新家的江晓原还告诉记者,他的新居在书的布置上更为变本加厉,除了有书房外,还有一个比书房更大的阅览室,“就像李敖说过的那样,一个桌子一个专题,要摊得开”。

  江晓原对理想书房最原始的憧憬,就是要大,“总的来说,理想书房是没有边际的,是个的追求。据说金庸的书房有60多平米,但大多数人的客观条件做不到这一点,那就像我一样,我愿意把整个家都变成一个书房,就是一个带卧室的图书馆,这或许没有普遍意义,但就是我对理想书房最简单的要求”。

 

免责声明: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,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
友情提醒:为保障您的利益,降低您的风险,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。


上海奉臣档案设备有限公司-上海密集架厂家   地址:上海市奉贤区柘胡路58号   邮政编码:201424
联系人:聂经理   电话:021-57442938   手机:15221838688   传真:021-33657666
技术支持:一比多  |  免责声明 | 隐私声明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沪B2-20070060     网站Icp备案号:沪ICP备05000175号
<%---站点编号 ----%> <%---页面编号 ----%> <%---页面参数1 ----%> <%---页面参数2----%> <%---页面参数3 ----%>